茫茫太空,浩瀚宇宙,存在着难以计数的天体,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并依据各自内在的规律运行着。在以太阳为中心的空间体系中,飞翔着一组设计精妙、造型奇特的人造天体。那就是属于我们中国的载人空间站,简称“中国空间站”。
(一)
6月5日上午,位于甘肃省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碧空如洗。10时44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3人,登上神舟14号飞船,代表14亿中国人,再次出征神秘苍穹。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政府就为载人航天工程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其中,建成载人空间站是载人航天事业的一项重要阶段性目标。
30多年来,数万科技人员殚精竭虑、焚膏继晷,一年一个台阶,扎扎实实开启了圆梦之旅,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专家介绍,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设计寿命为10年。中国空间站内部空间较为宽敞,可同时供3名宇航员在轨工作。每一批宇航员工作时间为6个月,随后可通过载人飞船进行人员轮换,以此保障空间科研工作持续、稳定进行。
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将由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以及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5个模块组成,其主体结构呈一个大“十”字形。天和核心舱居于空间站中心位置,为航天员工作生活、休憩娱乐的主要场所。“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则分别联接于两侧,主要用于开展各类空间探索研究和科学实验。
在天和核心舱前端有两个特设对接口,用于接纳载人太空船对接和临时性停靠。核心舱后端也设有后向对接口,用于货运飞船的停靠、补给,以保障航天探险工作的“粮草供应”。
各个模块既是独立的飞行器,具备独立飞行能力。同时又可与核心舱组合成为多种形态空间联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二)
曾在网上看到一则视频,记录神州13号宇航员“太空漫步”场景,画面堪称大片,超级给力,令人惊心动魄。
首先进入视野的是清远含蓄、无边无际的黑色天幕,它是那样广袤,那样深邃,那样宁静,那样暗黑,那样地神秘莫测。
随后于屏幕左侧闪出蓝色星球的靓丽身影。在她表面的蓝色背景之间,飘动着数不尽的白色团块,仿佛是在辽阔大洋上奔腾起伏的海浪,又像是在苍茫草原自由自在的羊群,给人留下一种恢弘高远、雄奇瑰丽的感觉。
地球渐渐飘向远处,其移动的身影更加敏捷,更加清晰。在幽深浩渺的宇宙空间,地球快速地旋转着,移动着,显得格外潇洒、轻灵、飘逸,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她的认知和固有印象。
人类一直生活在地球上。当你伫立于地球某一个角落,眼前看到的可能是绿色的原野,荒凉的沙漠,浩淼的海洋,或者是一棵树,一座房屋,一条道路。至于在太空中的天体运动,那是感受不到、更是难以设想的。以致人们一直认为,大地是稳固的、宁静的,只要脚踏实地,内心就十分坦然。
而在此时,快速旋转的蓝色星球就在我的眼前,看起来十分生动、真切。
资料显示,地球一直处于持续性运动当中。一方面要环绕自身轴心即地轴进行旋转,称为自转。同时,她又以太阳为中心在太空进行更大范围循环、旋转,此为公转。地球运动速度之快,早已超出我们的想象。
大戏的主角中国空间站隆重登场了。整体看来,它就像一只传说中的大鹏鸟,体格雄健,威风凛凛,两侧各有两祯蓝色的太阳帆,就像两只长长的羽翼,遮天蔽日,鹏霄万里。
静静地凝视着电脑屏幕,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载人空间站建设无疑是一项伟大创举,宇航员们更是一代天骄。但是,在此刻的浩浩天宇间,这两者看起来却是如此渺小,孤立无援。我们所居住的蓝色星球,也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在地球上生存的每一个人,其实也是孤立无援、无依无靠的。我们来是偶然,去也匆匆,稍一疏忽,就有可能永久消失在深不可测的宇宙空间。此时,我深深地体会到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在今后的日子,更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且行且珍惜。
(三)
少年时代,曾读屈原的《天问》,对于诗人的奇崛构思和卓越才华十分欣赏。
记得《天问》中有这样的诗句,“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其大意为,天的体制传为九重,有谁曾去环绕量度?如此庞大工程,是谁用心将它构筑?天体轴绳系在哪里?南北天极固定何处?八柱撑天对着何方?东南方向为何残缺不全?平面上的九天边际,抵达何处、联属何方?边边相交生出许多隅角,又有谁能知其实际数量?
在2000年后的今天,诗人的部分疑问已得到解答。但是还有更多新问题等待我们前去探究。
唐代诗人李贺的《天上谣》,生动描写了发生在银河两岸的故事,充满浪漫绮丽的色彩。
天河夜转漂回星,
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
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
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
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
清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
海尘新生石山下。
在漫漫长夜,天上的银河水波荡漾,滔滔汩汩。银河水面上飘浮着一颗颗星星,仿佛一盏盏河灯忽明忽暗,熠熠生辉。就连飘荡在银河两岸的浮云,也在调皮地模仿天河的流水声,叮叮作响。
在琼楼玉宇般的月宫中,生长着一棵常开不败的桂花树,一年四季,芳香四溢。那些美丽的仙女们,身姿轻盈地采摘着桂花,她们纤手娴熟,歌声宛转,头上的璎珞佩饰也发出了清脆美妙的乐音。
住在天宫里的弄玉小姐,从睡梦中醒来,卷起珠帘、打开玉窗,窗前的梧桐树,一直是那样地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带他们夫妻飞天的小青凤,看起来依然是小巧玲珑、古灵精怪。做了天上的神仙夫妻,他们相亲相爱,琴瑟和谐,长生不老,青春永驻。
奇妙想象出人意料,美好故事更令人遐想万千。如今,我们终于看到银河两岸的真实面貌,炎黄子孙延绵不绝的飞天梦想,也在新的时代逐渐变为现实。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开始在九霄云外自由翱翔,翩翩起舞。
至今年年底,中国空间站将全面投入运营。在茫无涯际的宇宙空间,将会出现一个完全属于中国人的科研基地和平台。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可以依据此平台,更好地探索科学前沿,开发空间资源,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南思客》202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