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郑州皮肤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普园地 >> 皮肤健康 >> 新闻内容
  • 蜂螫伤该怎么处理?
  • 供稿:    发布日期:2014/8/27    选择字号:
  • 蜂螫伤  是由蜜蜂、黄蜂、大黄蜂、土蜂尾部毒刺螫入皮肤所致,蜂毒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其中重要的有组胺、透明质酸酶、含有酸性磷酸酶活性的高分子物质及磷脂酶A等。蜂螫伤后局部立即有明显疼痛、烧灼感及痒感,很快出现红肿,中央有一瘀点,甚至形成水疱、大疱损害,偶可引起组织坏死,由于毒素内的组胺作用,还可产生大面积肿胀、红斑、风团、血管性水肿,多见于面、颈、四肢等暴露部位,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可在数分钟至数日内死亡。螫伤后714天可能发生血清病样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如发热、荨麻疹及关节痛。

    蜂螫后应立即将毒刺拨除,再用水冲洗并内服抗组胺药物,皮损广泛、局部过敏反应重者可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中毒严重、有明显全身表现者应积极抢救,常用0.1%肾上腺素0.5ml皮下或肌肉注射,必要时重复使用,随即给予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以后给予泼尼松3040mgd12周内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