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郑州皮肤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普园地 >> 皮肤健康 >> 新闻内容
  • 什么是蠕形螨病
  • 供稿:    发布日期:2014/11/3    选择字号:
  • 蠕形螨病(demodicidosis)又称毛囊虫病,是由蠕形螨寄生于人的毛囊和皮脂腺而引起的慢性炎症。

    【致病微生物和发病机制】  寄生于人体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种。毛囊蠕形螨的幼虫为蠕虫状,长约0.9mm,主要寄居在鼻部,特别是鼻翼、前额以及下颚和头皮的皮脂内;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节,头扁平,胸部腹侧有4对短钉样足,足尖端有三钩,向后为腹部;生活周期为14天,其中虫卵期60小时,幼虫期36小时,几个若虫期约132小时,成虫期约120小时;雌虫在毛囊口受精后向下进入毛囊皮脂腺产卵,虫卵孵出后经过几次脱毛期后,第二若虫从腺口爬出进入另一个毛囊,在此受精并开始另一个生活周期。皮脂蠕形螨约为毛囊蠕形螨的一半长,一般单独分布在皮脂腺或腺管,相对少见。

    蠕形螨的致病性已争议多年,因为在无任何表现的成人皮脂内也能发现。现认为蠕形螨是一种条件致病性寄生虫,虫体钻入毛囊、毛球和皮脂腺内,如果毛囊内螨虫数目较多或在毛囊破裂后进入真皮,其机械刺激及排泄物的化学刺激可引起炎症反应;螨虫出入毛囊、皮脂腺也可将细菌带入引起继发感染。滥用糖皮质激素可促使螨虫增加。

    【临床表现】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较多。由于蠕形螨在毛囊内不断繁殖和破坏,逐渐引起毛囊和皮脂腺的袋状扩张和延伸,甚至增生肥大,通常在皮脂腺丰富的颜面部发生红斑、丘疹、结节、肉芽肿等,继发细菌感染可出现毛囊炎、脓疱及疖肿等;还可引起酒渣鼻或酒渣鼻样、痤疮样、口周皮炎样改变。本病病程缓慢,容易反复。

    【诊断】  面部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潮红,间有毛囊性丘疹、脓疱者应考虑本病,如镜检检查到蠕形螨即可确诊。

       【治疗】  停用糖皮质激素;口服甲硝唑0.6gd,分3次口服,1015天为一疗程,必要时服2个疗程,或替硝唑1gd,分2次口服,10天为1疗程;也可用氯喹每次5gd,分2次口服,一周后减为0.125gd。局部可外用20%苯甲酸苄酯乳剂、2%甲硝唑霜、10%硫磺霜或5%过氧化苯甲酰洗剂等;用硫磺香皂洗脸有预防或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