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只是一种普通物件儿。岁岁年年,日理万机,你或许很少会想起它。
盐,又是生活必须品。一日三餐,餐餐都需盐参与。如果缺少了盐,生活就会变得寡淡无味,黯然失色。
1
年少时,家乡温县有以萝卜、白菜等蔬菜腌制咸菜之习俗。
每至深秋,硕果满枝,菜园里大白菜日臻成熟。它们挤挤挨挨,摩肩擦踵,像一颗颗大蘑菇,肥美厚实,珠圆玉润。将白菜运到家,母亲总会挑选几棵饱满硬实的,制作一种独特菜品,--“蒜白菜”。
首先,去除外层枯黄老叶,留下洁白晶莹的菜心。接着用井水冲洗干净,切成蝴蝶状小丁,置入一个大陶罐内。随后再加入适量食盐、大蒜,用塑料薄膜密封罐口。如此,在温热环境存放两三个月,经过腌制、发酵等过程,那些菜丁就会发生一种神奇蜕变。宛如一位勤劳朴实的村妇,瞬间成为楚楚动人之淑女。
蒜白菜,白净净,脆生生,纯洁无瑕,鲜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此菜既可调味,亦可佐餐。那些平淡无奇的馒头、面条,或者玉米饼、窝头之类,一旦有了蒜白菜加盟,即刻就会容光焕发,激情四射。
近年来,母亲年事已高,不再腌制蒜白菜。但那种特殊清香滋味,却一直是记忆犹新。诗云“人间有味是清欢”,蒜白菜所带给我的,就是一种清欢之感。
根据产地、来源不同,食盐可分海盐、井盐、矿盐、湖盐等类型。
江苏东台是海盐文化的代表。《后汉书》有言“东楚有海盐之饶”,即道出西汉时东台地区产盐之盛。到了清代中叶,东台产盐量已经超过全国总产量四成以上。浩瀚的大海、广阔的滩涂、茂密的盐蒿草,成为盐民煮海为盐、取之不竭的粮仓,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川自贡则是井盐文化的翘楚。自贡地区的井盐业, 起步于东汉, 至唐宋时开始享誉巴蜀大地。明清之后,随着自流井崛起, 自贡盐业日渐繁荣,逐步成为四川著名盐场之一。甚至自贡市的“自、贡”二字,也是取自当时“自流井、贡井”两个知名盐井之名。
2
盐,作为一种调味品,存世数千载。
传说,黄帝时代有名曰“夙沙”之诸侯,曾尝试用海水煮卤煎制食盐,并获得成功。他制作的食盐有青、黄、白、黑、紫5种颜色,十分好看,用于调制食品,味道亦格外鲜美。
西汉时期,江苏东台一带盐业非常发达。当地盐民在附近山林砍柴刈草,作为燃料加热巨大盘铁,将海水煎煮成食盐。有资料显示,当时盐民一昼夜可生产近千斤食盐,产量已经相当可观。
至明清时,江苏一带盐业又有新发展。人们开始由煎盐逐步调整为晒盐,生产能力迅速提升。在《明史·食货志》中就有记载:“淮南之盐煎,淮北之盐晒”,表明当时晒盐工艺已经风靡淮北一带。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塑晒结晶工艺试验成功,在各地盐场推广应用,我国的食盐生产进入了一个优质高效、稳产高产新阶段。
从医学角度讲,盐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价值。首先,盐之咸味能唤醒味蕾,增加口腔唾液分泌,进而增进食欲、提升食物消化效能。其次,盐是体液重要成分,高温作业之人出汗过多,需要补充含盐饮料,吐泻过多之人,也需要输入生理盐水。另外,食盐中钠离子还具有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胃酸分泌等功能。因此,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健康运行,须臾不能离开盐的参与。
当然,食盐虽好,却也不宜多吃。摄盐过量可致高血压病,增加心脏病之发生风险。亦可引发胃炎、骨质疏松、肥胖等病症。
专家建议,健康成人每天摄盐量不宜超过6克。在烹调食品时,可试用辣椒、大蒜等提味,降低食盐用量。亦可选择蔬菜、水果等富钾食品,用钾盐替代食盐。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要更多食用新鲜肉类、海鲜和蛋类,限制添加食盐之加工食品。
3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盐的诗篇和趣事儿。
明末清初,盐民诗人吴佳纪曾有一首《咏盐》绝句,“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盛夏时节,赤日炎炎,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盐民,为了谋生,只能呆在低矮茅屋内,汗流浃背,烧火制盐,此时,如能走出屋外阳光下呆上一刻,就相当于乘凉啦。此诗生动描写了盐民在炎炎盛夏制盐的场景,真实反映了盐民的凄惨遭遇,以及诗人对于奸佞当道、社会黑暗的愤慨之情。
细细品读宋代曹勋《鹧鸪天.枫落吴江肃晓霜》一诗,“枫落吴江肃晓霜,洞庭波静耿云光。芳苞照眼黄金嫩,纤指开新白玉香。盐胜雪,喜初尝,微酸历齿助新妆。直须满劝三山酒,更喜持杯云水乡。”却是别开生面,另有一番滋味。
诗歌用轻灵、唯美的语言,描写了秋日早晨泛舟吴淞江之场景。一泓秋水,波光粼粼,天水一色。花儿含苞,金杯璀璨,美食如玉。新盐装盘,晶莹剔透,洁白胜雪。更有红袖佳人,含羞带嗔,纤纤玉指,初尝新盐。那种氛围,那种滋味,令人心潮激荡,浮想联翩。
20世纪70年代,曾看过一部电影《闪闪的红星》。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红军干部吴修竹带领游击队和革命群众,转战深山老林,坚持与还乡团做斗争。在白色恐怖之下,游击队员缺衣少食,生活拮据。尤为可怕的是,因为连续多日吃不上盐,队员们全身乏力,连行走都很困难。
为此,党组织安排英雄少年潘冬子作为交通员,将一些盐巴送到山上。可是,白狗子封锁严密,如何才能穿过重重关卡呢?
潘冬子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盐巴化成盐水,将棉袄浸湿,随后再晾干,盐分就被藏在棉衣内。然后,他就从容不迫通过道道关卡,将珍贵的食盐,送到山上。于是,游击队员们得以满血复活,又精神抖擞地投入新的战斗。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开始明白,食盐对于我们人类生存非同小可,不可或缺。
调味江湖,以盐为尊。因为有了盐,中华美食才有了灵魂。因为有了盐,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滋有味,神采飞扬。最近,读到当代诗人沈心燕一首《咏盐》 诗,感觉正是恰如其分,意味深长:
“行走江湖百味王,
适宜浓淡伴清香。
虽微却有丹心志,
粒粒真情送八方。”
2023,6,14《河南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