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郑州皮肤网
您的位置:首页 >> 重点疾病 >> 痤疮 >> 新闻内容
  • 如何认识痤疮?
  • 供稿:    发布日期:2013/3/1    选择字号:
  •  

    寻常痤疮(acne vulgaris),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发生于面,胸等处,形成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其发病制复杂,主要与雄性素作用及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皮脂导管角化异常、毛囊皮脂单位中微生物的作用、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另外,本病发生与遗传、饮食、胃肠功能、环境因素、化妆品、精神因素等亦有密切关系。本病属于中医“肺风粉刺”范畴,多由于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受风邪,熏蒸面部而发;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助湿化热,湿热互结,上蒸颜面而致;或脾气不足,运化失常,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煎炼成痰,湿热瘀痰,瘀滞肌肤而发。

    【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辩证)标准

    1.诊断标准

    1)初起损害为与毛囊一致的小丘疹,用手挤压时可见淡黄色脂栓排[除],因感染而成红色小丘疹,顶端可出现小脓疱。有的丘疹由于毛囊开口脂栓的氧化变成黑色,称为黑头粉刺。也有的丘疹顶端呈灰白色或白色,毛囊开口不明显,不易挤出脂栓称为白头粉刺。

    2)少数病变可成为结节或囊肿,深居于皮下,可略高出于皮肤表面,红色或暗红色,大的囊肿表面有波动感。愈后留浅凹炕状瘢痕。结节、囊肿性损害一般仅见于男性。

    3)皮损好发于颜面部,尤其是前额、颊部、颏部,其次为胸背和肩胛中间,对称分布。

    4)常伴有面部脂溢,出油多。毛孔扩大,头发光泽油亮,头皮屑多。

    5)多数无自觉症状,炎症明显时可疼痛。

    6)皮疹易反复发作,常在饮食不节、月经前后加重,青春期后常可缓解。

    2.辩证标准

    1)肺经风热  丘疹色红,或有痒痛,或有脓疱,伴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2)肠胃湿热  颜面、胸背部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口臭,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痰湿瘀滞  皮疹颜色暗红,以结节、脓肿、囊肿、瘢痕为主,或见窦道,经久难愈,伴纳呆腹胀,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4)冲任不调  痤疮发生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月经前痤疮皮疹增多加重,伴有心烦易怒,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二 、西医诊断标准

    1.多发于青年男女。  

    2.好发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

    3.损害为散在性黑色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对称分布。

    4.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可有疼痛及触痛。

    5.病程慢性,一般在青春期后可缓解或痊愈。

    【诊断流程】

    具有典型皮损及体征即可确诊。

    【治疗】

    一、辩证论治

    1.肺经风热  丘疹色红,或有痒痛,或有脓疱,伴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疏风清肺

    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

    生地30g    丹皮12g    赤芍12g     枇杷叶9g     桑白皮12g    知母10g     黄芩12g    生石膏30g   生甘草6g

    2.肠胃湿热  颜面、胸背部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口臭,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解毒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茵陈10g     栀子10g       生地15g      车前子12g       泽泻10g       大黄6g       生苡仁30g      白花蛇舌草30g     生山楂15g      甘草6g

    3.痰湿瘀滞  皮疹颜色暗红,以结节、脓肿、囊肿、瘢痕为主,或见窦道,经久难愈,伴纳呆腹胀,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除湿化痰,活血散结

    方药: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制半夏12g     陈皮12g           桃仁12g       红花10g      昆布15g      海藻15g       炒三棱12g        炒莪术12g     夏枯草15g      归尾12g赤芍12g

    4.冲任不调  痤疮发生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月经前痤疮皮疹增多加重,伴有心烦易怒,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治法:滋阴疏肝,调和冲任

    方药:滋阴疏肝汤加减

    柴胡12g      郁金15g     白芍12g      女贞子15g     旱莲草30g     益母草12g       茯苓15g     山楂12g      泽泻12g      甘草6g

    二、中成药

    1.清肺抑火丸  清肺抑火消疮,适用于肺经风热。每服6g,每日2~3次。

    2.连翘败毒丸  清热泻火解毒,适用于肺经风热。每服6g,每日2~3次。

    3.小败毒膏  清热解毒,消肿清疮,适用于肺经风热。每服5ml,每日2~3次。

    4.当归苦参丸  清热除湿解毒,适用于肠胃湿热证。每服58粒,每日2~3次。

    5.防风通圣丸  祛风清热解毒,适用于肠胃湿热证。每服6g,每日2~3次。

    6.大黄蜇虫丸  活血化瘀散结,适用于痰湿瘀滞证。每服1丸,每日2~3次。

    7.丹参酮胶囊  清热消炎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痤疮诸证。每服4粒,每日3次。

    8.梅花点舌丹  清热解毒,化瘀散结,止痛,适用于痤疮诸证。每服2丸,每日3次。

    三、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主穴:曲池、合谷、足三里、内庭、四白、地仓、颊车。配穴:肺俞、心俞、胃俞、大肠俞。以上穴位均取双侧。面及四肢穴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背穴进针得气后,用泻法,3~5分钟起针。隔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

    2.耳穴疗法  取穴:肺、内分泌、交感、脑点、面颊、额区。皮脂溢出加脾,便秘加大肠,月经不调加子宫、肝。每次选穴4~5个,以上穴位可轮换使用,采用埋豆法,2~3次换豆1次,5次为1疗程。

    3.刺血拔罐  取穴:大椎、肺俞、膈俞、胃俞 。每次取穴1~2个,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然后拔火罐,留罐1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4.按摩疗法  主要采用经络按摩法以疏通气血,协调脏腑。每周按摩1次。

    1)对青春期痤疮  用拇指从膝下至足趾,沿足少阴肾经作经线按摩5遍,点按曲池、合谷,列缺、肺俞等穴。

    2)对胃肠功能失调者,用手掌在腿部、足部沿足阳明胃经,由上向下按摩10遍,并在足三里穴按揉30秒,使酸沉胀感向穴位深处放散。

    4.外治法  

    1)颠倒散  凉水调和,涂于患处,30分钟或1小时后温水洗去。每日1~2次。

    2)四黄洗剂  大黄、黄芩、黄柏各50g,硫磺15g,上药研细末。硫磺先用75%酒精溶解,然后将上药加入500ml蒸馏水中摇匀,密闭1周后备用。用法:用棉签蘸药外涂,每日4~6次。

    3)消痤霜、蛇胆霜  早晚温水洗脸后涂擦患处。适用于气候干燥的季节,如皮损红肿,脓疱较多者,可与四黄洗剂、颠倒散配合使用。

    4)金黄膏  用于有结节、囊肿、脓肿者,每日2次。

    5)六神丸  研碎后,凉水调敷患处,每日2次。

    6)外敷  新鲜的马齿苋、仙人掌、芦荟任一种,捣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四、西医治疗

    原则为:抑制皮脂腺分泌功能;促使毛囊内的角化正常化;控制局部炎性反应;减少毛囊内细菌数量。

    1.一般性治疗:少食糖类甜食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饮食以及其它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酒类等。多吃青菜、水果等。

    2.内服药: 

    1)维生素类: 如维生素A、B2 、B6 、C、E等。

    2)四环素族类: 四环素(Tetracycline),开始1~2周内每日0.5~1.0g,分2~4次口服,后改为0.25g,每日1次,口服。二甲胺四环素(minocycline,商品名 美满霉素),50mg,每日2次,口服。

    3)微量元素疗法:如硫酸锌(zinc Sulfate),0.2g,每日2~3次,口服。亦可服用硫酸锌糖浆。

    4)13-顺式维A酸(异维A酸,roaccutane,商品名 保肤灵),一般剂量为0.5~1mg/(kg.d),分次就餐时或餐后服用。16周为1疗程。亦可服用三蕊胶囊等。

    5)皮质类固醇激素:适用于严重的炎症性病例。如醋酸泼尼松(prednisone),10mg,每日2~3次,口服。短暂服用。

    6)氨苯砜(DDS),可试用于结节性、囊肿性、聚合性等类型痤疮。

    7)雌性激素治疗:如乙烯雌酚等,但易引起内分泌紊乱及反跳等副作用,应慎用。

    3.局部治疗: 

    1)硫磺、雷琐辛制剂:2%硫磺冷霜、复方硫磺洗剂、座疮霜等外搽患处。每日2~3次。

    2)维A酸制剂:如0.1%阿达帕林(商品名 达芙文)凝胶外擦 每日1次;0.1%维特明霜剂外搽,每日1~2次。

    3)抗生素制剂:如0.5%氯霉素醑外搽,每日2~3次。或1%氯霉素霜外涂等。

    4)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复方康纳乐霜、0.1%地塞米松霜外涂等。但要慎用。

    5)磨削术:用于痤疮后遗留的瘢痕。

    静脉给药:可给予穿心莲针、复方甘草酸苷针或胸腺肽针、血栓通针或舒血宁针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