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顶着夏日的太阳来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王西京的诊室时,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焦虑地询问王西京:“孩子吃药好多天,去了好几个地方看病,这疹子怎么也下不去,看着孩子受罪,我真是心疼啊,王大夫,您看看这可怎么办呀?”“这个疹子主要还是过敏引起的,现在需要先找到过敏源……”王西京不疾不徐,耐心的回答不仅让年轻的母亲放松下来,也抚平了记者心中的燥意。
勇担重责 专注科普
1985年,王西京从原河南医科大学(现郑州大学)毕业后,踌躇满志。“其实我大学毕业后想去内科或者儿科。”说起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王西京说,自己一心想要做一名临床医生,专注临床研究。可因为种种原因,他与机会擦肩而过,直到1990年来到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坐诊。说起这段经历,王西京很坦然:“这段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是一份宝贵的人生财富。”
坎坷的经历不仅没有使王西京泄气,反而激发了他强烈的进取心,更加珍惜这份工作。王西京白天在医院门诊坐诊,晚上回到家中就抓紧时间看书学习。在门诊坐诊一段时间后,王西京发现公众对健康科普的需求远比对药物的需求大得多。作为一名医生,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些知识告诉大家。
说干就干,本就爱好文学创作的他写出了第一篇文章《接触性皮炎的防治》,介绍了接触性皮炎的症状和疾病特点、如何治疗等,并在当地报刊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又陆续撰写并发表了《皮肤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荨麻疹是一种特殊的麻疹吗?》《为什么花斑癣会出现色素减退?》《为什么白癜风容易发生在骶尾部?》《为什么玲玲喝牛奶后,身上会出现许多红疹?》等文章。很多患者都是通过读他的科普文章,拿着报纸来找他看病。一次,有一位患者对王西京说:“我以为写这篇文章的人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医生,结果来到这儿见你这么年轻,还有点不敢相信!”
1992年,王西京来到郑州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坐诊,患者增加了,工作也更加繁忙了,但他仍然坚持撰写科普文章,并在《河南日报》《郑州日报》《河南科技报》等媒体发表。一次,王西京在接诊一位患者时,这位患者拿出一本厚厚的剪报本让他看。原来,这位患者将王西京发表的文章从报纸上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并开玩笑地说:“您看我这剪贴本都成一本书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西京心下一动,对呀,把这些文章集结成书,读者就不用辛苦搜集报纸了,这样也会让更多的人看到,更系统、立体地认识疾病。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再好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也比不上能让人提前做好疾病预防好,同时如果患者能对早期的疾病症状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都是一件好事。
经过多方筹备,1995年10月由王西京主编的《常见皮肤病的中医治疗》一书出版。这本书从中医角度阐述了皮肤病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方法,并从临床表现、辨证分析、效验方、外治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38种常见皮肤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目前,该书已被日本东京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
2012年,王西京调入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担任皮肤科主任。这次,王西京不仅门诊工作量增加了,行政工作也多了起来,但他仍然心系科普,又陆续出版了《一书读懂皮肤病》《一书读懂牛皮癣》《一书读懂化妆品皮肤病》《一本书读懂带状疱疹》等书。其中《一本书读懂皮肤病》在“河南省第二届自然科学学术奖”评选活动中,获得学术著作类二等奖;《一本书读懂带状疱疹》《一本书读懂牛皮癣》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推荐,入选“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今年5月,我把《一书读懂黄褐斑》的底稿交到出版社,现在已经开始筹备出版,目前我正在写《一书读懂脱发病》。”说起自己写的科普书籍,王西京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做好科普工作是一个好医生需要具备的社会责任。”王西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截至目前,王西京参加科研3项,利用业余时间主编、参编专著15部,发表论文近60篇,发表科普文章及各类文学作品500余篇,并先后40多次接受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的采访或举办讲座,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教。
不忘初心 远赴新疆
在采访中,一位刘女士拿着手机让王西京看照片。这是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一个亲戚,身上莫名其妙地长了一些疙瘩,奇痒无比,就把患处拍了下来,请在郑州的刘女士来到王西京处求诊。这次,刘女士是带着照片来“复诊”的。
“您怎么还有来自新疆的患者?”面对记者的提问,王西京笑了。原来,在2014年6月的一天,医院的领导找到王西京说:“河南省对口医疗支援地新疆哈密市第13师红星医院(以下简称红星医院)需要一位皮肤科医生,你考虑一下,去还是不去,3天后给我回复。”王西京想也不想地说:“作为一位有15年党龄的老党员,这种时候我不去谁去。”
在家人的支持下,王西京登上了前往新疆哈密的飞机。
初到新疆,王西京面临着水土不服、饮食不适、文化差异等诸多障碍。最难适应的是当地干燥炎热的气候,全年降雨量只有几十毫米,蒸发量却有两千多毫米,常有大风,漫天黄沙,遮天蔽日。还有时差,在郑州8时是上班时间,而在新疆这是起床时间,夜里11时天还亮着,让他找不到睡觉的“感觉”,而他的宿舍也是医院一个办公室改成的,条件十分简陋。但这一切,都没有击倒王西京,顾不上调整因时差引起的生物钟颠倒,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王西京到来之前,因为当地医疗水平十分有限,红星医院虽说已经开设了皮肤科,但技术力量薄弱。因新疆特殊的气候环境,患皮肤病的人很多,其中一些是比较严重的皮肤病患者,需要住院观察治疗,随时根据病症恢复的情况,来调节用药的剂量和药物的更换。在王西京的建议和积极帮助下,医院加强了皮肤科病区建设,还增设了2台激光设备。短短2个月的时间,红星医院皮肤科开设的15张床位已经住满了前来求诊的患者,同时,王西京和风细雨的问诊方式,深得患者的信赖。
53岁的夏女士,因背部接近肩膀的部位有近5平方分米大小的区域感觉非常凉,但是去了多家医院也查不到原因。听人说来自河南的皮肤科医生技术很高,夏女士来到王西京处求诊。根据夏女士的主诉症状,王西京怀疑她患的是末梢神经炎,经过一个星期一次的局部封闭治疗,第3个星期,夏女士的这块病灶区域有了温度,再经过3个月的治疗,她的症状完全消失了。为了感谢王西京,夏女士给王西京送来了一面“医德高尚”的锦旗。“直到现在,我每年还能收到新疆曾经治疗过的患者寄来的大枣、葡萄干等特产。”王西京说。
回郑州后,一些新疆的患者还会打电话给王西京,问询亲戚朋友疾病的治疗。为了方便这些患者,王西京建立了“王医生患友群”微信群,不但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就医指导,还加强了和患者的交流,使医患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只要有时间,王西京就会在微信群里发一些科普文章,换季时发一些温馨提醒;通过网络与患者交流,为患者答疑,为患者解开心结。
尽职尽责 乐于奉献
有一次,王西京因为身体原因停诊了一个星期。恢复看诊后,来了一位老人,见到他很惊喜地说:“哎呀,王大夫,你可来上班啦!俺来了四五次,你都不在,只好又回家了。俺看病就认准你啦!”患者无条件的信任感动着王西京,也是他不断前进的动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自参加工作以来,王西京时刻都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多年来,他认真钻研业务,努力学习相关业务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医术上精益求精。“医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想要做好,需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需要具备诚实严谨的品质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王西京说。
“我刚调入这里的时候,皮肤科只有两名老大夫,平均每天只有20~40位患者。”王西京回忆说。看到这种情况,他积极筹备协调,引进国内外多项先进设备,大力开展激光脱毛、面部塑颜、激光去斑、激光去瘢痕(痘印)光子生发、局部封闭、过敏原检测、脱敏治疗等多种诊疗新项目。
在发展新业务的同时,王西京还不忘总结完善诊疗方案。2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突出中医特色,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皮肤科多发病、常见病,尤其是在银屑病、白癜风、荨麻疹、痤疮等疑难杂症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采用外科手段,在祛除皮肤肿瘤、色斑色痣、修复瘢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王西京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科室现有工作人员13人,科室设置包括诊断室、光疗室、激光美容室、白癜风专病门诊、皮肤外科门诊、皮肤科病区等,平均每天接待100~200位患者。此外,他还主持建立了科室专业网站——郑州皮肤网,并建有“郑州二院皮肤科”公众微信平台,打造了医患沟通平台,构建了医患和谐桥梁。
(河南科技报 全媒体记者 黄敬丹 文/图 20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