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跑医院,一样能看病。这是去年王西京自创的“微信看病”方式。
具体一点说,就是患者在微信上发送病情的照片,他根据照片的症状询问情况,不严重的直接开药方,或给出治疗建议。
王西京是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皮肤科主任,因为微信看病,他经常不得不免费加班。不过在他眼里“免费加班”都不算事儿,“微信看病”也是因为他喜欢当医生。
【自创】不用跑医院 微信上就能查病情
7月27日上午,郑州市某医院门诊楼三楼,皮肤科诊室的门开着,皮肤科主任王西京正低着头,左手拿着手机,右手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滑动,嘴里还小声说着什么。
他可不是上班期间玩手机,而是在门诊没病人时,通过微信方式,免费为网友看病。“这是我自创的微信看病法”王西京说。
王西京的这套方法,也跟现在很多人都有极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有关。他说,现在的人只要不是啥疼痛的急危重疾病,都不愿去医院,为此,每当他看完病,就会将自己的手机号告诉病人,方便电话沟通,但随后他发现,电话里只能说病情,没法看实际情况,“号不准脉啊。”随后,他开始琢磨怎么将二者合二为一。
去年10月的一天,朋友将他拉进一个微信聊天群,可以发送图片。他突然意识到,通过微信看病,既能看到病情,患者也可以不往医院跑了。
于是他建了一个名为“王医生患友群”的微信群,群里已有近百人。
河南商报记者看到,群里的患者通过微信发来病状的相关图片,王西京看了图片后,就在群里询问患病的相关情况。
“跟来医院一样,问清楚,对症下药。”王西京说,对病情不严重的病人,就直接在微信上开药方,让他们到药店买药治疗。
【热爱】免费加班 都是因为爱做医生
自从开始在微信看病后,不上班的时候,他也得“加班”看病。在微信群里,王西京为患者诊断看病,都免费的。不过对喜欢做医生、喜欢给人看病的王西京来说,这都不是事儿。
在王西京的门诊室里,桌子上面,处方笺、黑色碳素笔等物品摆放整齐。王西京对此格外珍重,他说,一切与看病有关的都是大事。
其实,王西京的这条医生之路,走得并不容易。
1985年医科毕业后,王西京并没能从事医生职业,而是被安排到防疫站工作。即便如此,当医生的想法一天也没断过,“不死心,总想着有机会就去当医生。”
为了跟上“队伍”,结束正常工作后,王西京都会拿出各种医学书籍和期刊,研读和学习。他说,之所以当时仍旧拼命学习,是怕自己还没做成医生,就因为专业知识不够被淘汰了。
1990年,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可以从事临床工作,但前提是他只能选择皮肤科,“一直想做内科或者儿科,但没办法,能当上医生都中。”王西京说。
【援疆】帮助建皮肤科病区 治疗病人近万人
虽然皮肤科并非王西京的“初恋”,但经过25年的朝夕相处,如今,皮肤科已成为他的“挚爱”和“终身伴侣”,“这辈子,能把皮肤病看好都中了。”
去年7月25日,作为河南省第六批援疆医疗队的成员,王西京随队前往新疆哈密。
在哈密的近半年时间里,王西京每天都过得特别开心,那里空气好,能与少数民族朋友交流,还能和河南老乡唠家常,当然,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依旧是能给人治病。
王西京说,当地医疗条件较为落后,他去了之后,帮助当地医院建了皮肤科病区,购置了新设备,还治疗了近1万名病人,这些事情让他觉得“自己的价值发挥了,可满足。”
2014年年底,结束援疆工作回到郑州,但王西京没想到,竟然会收到来自千里之外的“礼物”。
哈密的聂女士一直背部不适,十几年的病痛让她早已没了治愈的信心。起初她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王西京。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病情好转了,可当她再去找王西京时,却得知王西京已回河南的消息。
“她打电话想让我回去,说很多患者都想让我再回去看病。”这些话,对王西京来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记者 王苗苗 《河南商报》2015,8,3